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正文
宁夏中卫:构建“1+1+6”人才工作体系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06-25 17:32:00    来源:    编辑: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3-06-25 17:32:00

  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在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中卫市出台了《“十四五”期间中卫市人才发展规划》《中卫市“智创卫(未)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和《中卫市“重点产业+人才”行动计划》,形成了涵盖引育措施、推进机制、服务配套等各环节的“1+1+6”人才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卫市人才政策的区域竞争力。

  聚焦总体谋划,绘好人才“一张图”。对标“十四五”期间中卫发展目标任务,科学编制《规划》,围绕人才培养、引进、活力、暖心四大工程,制定60项重点举措,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以青年人才为支撑,以技能人才为基础,推动全市各类人才队伍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效双升,力争全市人才总量达到6万人以上,建成一批科创研发、重大创新、离岸孵化等人才载体。坚持全职引才和柔性引才齐步走,打破以往“坐在家门口等人才”的传统招聘模式,采取带企进校、带编进校等方式,主动走出去推介招引高层次人才来卫工作。采取“人才+团队+项目”方式,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顾问指导、股权激励、技术出资等,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或创新团队。坚持用才与留才并重,以“放权、松绑”为重点,赋予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评价、岗位评聘绩效分配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开展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教育集团“人财物”赋权改革试点。打造“中(忠)爱人才、卫(未)来可期”品牌,构建“一窗受理、一站供给、一帮到底”服务闭环,着力解决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就医疗养等问题,让各类人才激情创业、安心工作、温馨生活。

  聚焦自主培育,壮大本土“人才林”。实施“智创卫(未)来”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选拔30名有潜力的年轻人才,每人资助2万元,通过“量体裁衣”,进行“一人一案、一人一策”精准培养,选聘对应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导师,积极搭建互动平台,统筹配置科研项目、人才项目、创新平台等资源,通过进修学习、挂职锻炼、开展科技咨询、参与科研项目等措施,着力提升本土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批本行业本系统有较强创新带动能力和影响力的技术带头人。对期满考核合格的培养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职称评聘、绩效分配、推选自治区级培养工程。同时,注重接续培养,借助自治区青年领军、青年拔尖、青年托举、“基层之星”等人才培养载体,通过“定计划、选导师,搭平台、促科研,严考核、优服务”等系列精准培养体系,着力培育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聚焦产业发展,打造产才“融合体”。聚焦“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实施“重点产业+人才”行动计划,突出产业引才聚才,常态化引进高质量发展所需人才,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到2025年全市“六个特色”产业方面人才总量达到3.3万人以上。聚焦大数据产业中心市建设,加快推进宁夏数字信息产业研究院、云天数智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以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分布式存储工程师为主的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培养各类工程师300余名,形成中国西部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高地。“对症下药”冶金制造和精细化工产业人才发展,充分发挥校企联动作用,打好“校企融合牌”,通过共建优秀人才合作基地、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紧缺工种“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每年培养技能人才200以上。持续壮大领军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一支引领和支撑冶金制造和精细化工产业长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组建中卫市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建设农村人才培养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通过“结对子”“拜师傅”“包乡联企”等方式,培养乡村特色产业人才2万余名,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