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渠道“选”,建好“蓄水池”。坚持“内选+外引”相结合,每村按照女性1名、35岁左右1名、大专以上学历1名的要求,采取党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推荐、驻村工作队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实用人才、优秀共产党员等优秀人才中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600余名。同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从各类优秀人才公开招聘村级后备干部29名,有效解决了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创新方式“育”,搭建“成长梯”。建立导师帮带制,每名村级后备干部明确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或村干部作为导师,帮助后备干部理思路、传经验、教方法。加强教育培训,聚焦后备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市、县、乡每年按照2:3:5的比例,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全覆盖轮训,提升后备干部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强化实践锻炼,安排后备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网格员、民情信息员等,有针对性地交任务、压担子,锤炼履职尽责“基本功”。
坚持动态“管”,扎进“篱笆墙”。按照“能进能出、动态调整”的原则,对思想不成熟、工作不积极、违反工作纪律等人员坚决予以清理调整,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后备干部,在村“两委”届中进行人员调整时优先选入,激励后备干部“各尽其才、各展其能”,推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一池活水”。去年以来,先后有73名村级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7名被选举为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