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我的驻村故事 > 正文
我的驻村故事丨柔新村的“霜”除掉了
2023-05-18 14:54:00    来源:    编辑: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3-05-18 14:54:00
      本期讲述人中卫市沙坡头区乡村振兴局派驻沙坡头区东园镇柔新村第一书记    王生才

  “书记,我家田又被淹了,庄稼人一年到头靠的就是这点子地么。”“就是的,我家门头的地才淌了两次水,又淤住了,这个田咋种呢么。”……初夏清早,小小的村委会办公室里,十几个群众肩并着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埋怨声,让村党支部书记黄泽华眉头紧锁。

  这是我到柔新村的第一天。虽然有几年脱贫攻坚的“实战”经历,但面对这样的阵仗,还是有些手足无措。把群众安抚送走后,黄书记坐在办公室发愁,不断翻动着笔记本纸张哗哗作响。“王书记你看,咱们村的耕地低洼盐碱化严重,部分农田沟道长期淤积,排水不畅,堵塞严重,有些过去还能长粮食的农田已经种不出粮食了,农民连田都种不了了,怎么振兴乡村?”黄书记一声声叹息和发自内心的无奈,让我深深体会到农民的艰辛,也让同为农民子弟的我心情沉重、五味杂陈,倍感驻村责任重大。“走!咱们去田里看看,不能这样干等着!”这是我初来村上说的第一句话。此后,我踏遍了柔新村的每一条沟道、每一寸田垄。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黄书记带着我对柔新村每条沟道、渠道实地进行排查,让我对柔新村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柔新村紧邻城区,总面积320.2公顷,耕地2955亩,总户数460户1382人,人均耕地原本就不多,加之土地盐碱化,可种植土地面积更是逐年减少,土地板结、大批良田缺产、歉收给农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同时土壤盐碱化严重侵蚀了沟、渠,许多沟道内杂草丛生,农作物秸秆和田埂防风林断枝四处散落,冲毁的沟板堵塞沟道、水脏污不堪,部分砌护好的灌溉斗渠、农渠水泥板破损严重,无法正常使用。靠近乌玛高速和北干渠的农田稀稀拉拉地杵着几根玉米杆,农田表面白花花的盐碱像霜一样压在全村人的心头。一道道阻塞的沟道,一条条破损的灌溉渠,让柔新村的发展寸步难行,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我深知这几道坎跨不过去,带领群众致富的抱负无疑是梦幻泡影。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初步掌握农田淤积沟道、破损渠道等水利设施情况后,我和村“两委”班子主动联系农业农村局、中卫市水利设计院的专家人员,经过几番实地考察调研,研究制定盐碱地改良的具体措施,同时在派出单位和东园镇党委的支持下,不断修改完善实施方案,终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柔新村清理淤积沟道、修缮破损渠道等建设内容被列入2021年东园镇非贫困村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而这998.04万元项目资金,随着时间的流逝,伴随着工程进展的加快,逐渐变成了柔新村被硬化的7条道路、砌护的23条沟道以及越发畅通的24条渠道,破败失修的基础设施焕发新生。

  伴随着项目的成功实施,盐碱地排水沟道得到了彻底的清淤、疏通,大量碱水排出了耕地,土地盐碱化得到了有效控制。短短的几个月里,以前无法种植的耕地也种上了青贮玉米,一片金色给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带来了希望。作物产量稳步提高,来村上洽谈流转土地的种植大户、企业逐渐增多,地租从400元一亩逐步提高到700元一亩,每年增加土地流转费40多万元。有了稳定的收入,粮食增产增收,村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越来越多进城务工的群众回到田里,村民有了盼头,幸福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我深知,村上目前的集体经济还是很薄弱,发展的关键是要培育壮大适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激发内生动力。在有限的驻村时间里,我准备继续动员,让党员顶上去,男女老少动起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劳动技术、介绍致富经验,形成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让村民高高兴兴参与乡村振兴,自己动手、发家致富。

  脚上沾满了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了多少真情。在柔新这片土地的奔波中,我的心也好像盐碱地被清水浇灌一般安静了下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相信柔新村会带着我们每个人的殷殷期望,茁壮成长!

 

【编辑】:
【来源】: